鋼企噸鋼利潤不夠買根冰棍
中鋼協7月31日發布了上半年鋼鐵行業“成績單”:上半年86家會員企業中虧損企業35家,虧損面達40.7%。中鋼協秘書長張長富表示,行業“嚴冬”下,控制產量和改善供需是目前鋼鐵行業調整的重點。他透露,由發改委、工信部等多部門參與制定的化解過剩行業產能的總體方案已經成稿,可能近期出臺。
噸鋼利潤一度不夠買冰棍
根據中鋼協發布的數據,86家會員鋼企上半年合計盈利22.97億元,實現利稅397.9億元,平均銷售利潤僅為0.13%,在39個工業行業中最低;86家企業中有35家上半年虧損,虧損面為40.7%。其中6月份出現今年首次單月虧損,虧損額為6.99億元。
據新華社報道,從2011年下半年以來,國內鋼鐵業一直在盈虧線附近徘徊。若扣除礦山和投資的收益,鋼鐵生產主業已經虧損了7個季度。上半年,鋼鐵行業平均銷售利潤率僅0.13%,處在工業最低水平。從最為直觀的噸鋼利潤來看,高峰期能達到1000元左右,相當于一部普通手機。其后逐漸下滑到一公斤豬肉、一瓶礦泉水的水平。今年上半年,噸鋼利潤一度只有0.43元,兩噸加起來賺的錢不夠買一根冰棍。
資金緊“誰都不愿停產”
與行業持續“微利”局面相對應的,是多數企業高企的負債率。
數據顯示,今年前5月,86家大中型鋼鐵企業的負債總額達到3萬億,資產負債率高達69.5%;55家鋼鐵上市公司中,一季度資產負債率超過70%的公司達18家,鋼鐵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平均值更是達到84.4%。
西本新干線分析師邱躍成認為,鋼企目前資金趨緊,信貸成本過高,使得各家鋼廠減產的意愿不高。
“現在的情況是,誰都不愿停產,一旦停產,鋼廠無從盈利,無法償還銀行信貸,這讓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加大,以至于出現產量越高,鋼廠越生產的怪象?!?/p>